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说起蛇这种冷血动物多少会让人毛骨悚然,像苏州这样的江南水乡不仅能偶尔遇见野外的毒蛇,老房子里盘踞的家蛇也是常客,虽然它们个头一般都不大,也没什么毒,但谁要是不小心在斑驳的墙角看见这黑漆漆的家伙一扭一扭滑过湿润的青苔,一定会惊出一身冷汗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有名的美食街嘉裕坊有一家广帮菜馆“老皇宫”,其中一道招牌菜就是椒盐大王蛇,相信不少苏州吃货都尝过这道菜,味道确实不错。后来苏州本地的饭店也开发了类似的菜品,不过苏州人自古就没有吃蛇的习惯,所以吃蛇的风气到底没能在这里扎根。
在古代,苏州民间不仅不吃蛇,还对蛇有相当的崇拜,甚至把蛇看做是自家的祖先,家里头办喜事、丧事时要是有蛇出现,人们就会说这是祖先来看子孙了;还有人更是把蛇当成了神灵。
即便是梦境里的蛇,也代表了很多意象。
比如,梦见蛇从家里往外爬,可能表示家运走衰,或者是犯了小人;梦见蛇往家里爬,意味着家运走强。而孕妇要是梦见蛇往家里爬,预示着会生男孩子。
但有时候,蛇又代表着邪恶,如果梦见好多蛇缠着自己,往往预示着近期运势不好。总而言之,蛇是一种神秘的动物。
苏州古城娄门内原来就有一座蛇王庙,供奉的就是苏州人敬重的蛇神。据不少老苏州回忆,他们小时候还能见到这座庙,就在苏州动物园附近,许多孩子都很怕这座蛇王庙,因为它长得实在有些吓人,庙的柱子上盘绕着木雕的蛇,一副生人勿进的样子。
而且苏州人都很信蛇王,家里大人都会教导孩子要是进了庙千万不能乱说话。后来蛇王庙就被拆除了,传说拆的时候在庙基下发现不少蛇骨,这就更让许多老苏州对这里又敬又畏。
关于苏州人供奉香火的这位蛇王,居然还能在历史里查到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号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明代官员、学者方孝孺。(但钱思元《吴门补乘》却说:“或相传蛇王为方正学先生,正堪喷饭。”)
方孝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建文帝继位,本来是明代的第二位皇帝,但为了巩固皇权他便开始削藩,谁知引来了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兵败丢失皇位,本人也下落不明。
而身为建文帝重臣的方孝孺在兵败后,坚决的拒绝了朱棣请他草拟登基诏书的要求,最终惹恼了朱棣,不仅自己被处死,他的亲友、门生故吏一共多人都惨遭杀害,这件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难以磨灭的悲剧。
但是方孝孺与苏州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姑苏古城的蛇王庙为什么会供奉他呢?
原来在苏州人有这样的说法,方孝孺被害后天下读书人都非常震动,苏州百姓也为他感到悲痛,大家听说他死后家里、坟墓里都曾出现许多蛇群仿佛在庇护他一般,于是就有人为了纪念他把他作为蛇王供奉起来。
苏州观前街玄妙观有块巨大的无字碑,据记载原来就刻着方孝孺所写的碑文,可惜方孝孺被打倒了,这块碑就遭殃了,可能石碑太大不好处理,就索性凿去上面所有的文字。
而苏州民间还有不少蛇神,如今观前街的施相公弄在民国以前有座施相公庙,供奉的就是宋代一位姓施的秀才,民间也把他看做是蛇神。
历史真真假假,但娄门的蛇王庙的确长久屹立在那儿,存在于许多苏州人的记忆里。
清末关于蛇王庙的记载就非常详细,当时这庙宇不仅气派,香火也十分旺盛,到太平天国后甚至成为苏州捕鱼捕蛙行业从事人员一定要去祭拜的庙宇,当时苏州葑门外聚集了许多这样的人,捉青蛙的祭拜蛇王,听起来还是很科学的。
甚至到了抗战期间,苏州被日本人占领了,蛇王庙一带成了日军的军事警戒区,去那里祭拜太危险了,于是苏州人就把蛇王请到了城内的关帝庙,日本人高仓正三就在他的《苏州日记》里记载了自己去关帝庙向蛇王深表敬意的情况,那时候就是“前来参拜的人流如潮”。
中国成立之后蛇王庙先是被改为了仓库,后来就被彻底拆除,一度曾在这里建过农贸市场,后来就成为苏州东园的一部分,护城河边新建的牌楼下据说就是原先蛇王庙的基础。
娄门的蛇王庙已经融入了历史的故纸堆里,不过在太湖东山也有座蛇王庙,当地民间依然有不少人保留着这种朴素的信仰。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苏州这座城市依然与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参考资料:《品读苏州·叁·蛇王原来是将军》,作者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