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蛇 >> 王蛇的习性 >> 蛇的寿命有多长,为什么人类看不见它们的尸
一位50多岁的“养蛇专家”告诉我:看见蛇的尸体必须马上走掉,否则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影响蛇寿命的因素很多,其中一点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蛇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爬行动物,已经在地球上存在1.3亿年了,远比人类悠久,它们性格凶猛、嗜血,擅长使用缠绕技能,吞噬能力极强。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蛇类种,其中有多种是毒蛇,它们都有锋利的毒牙,可以分泌出可怕的毒液,一滴就能致人死亡。作为典型的冷血动物,蛇对气温的变化极其敏感,当温度低于零下13度时,它们就会找个安全的地方冬眠,当温度高于35度时,它们就会找个阴凉的地方夏眠。
为什么很少看见蛇的尸体?1.蛇死后尸体会被天敌吃掉蛇虽然是一种极其可怕的动物,但它们的天敌非常多,比如蛇鹫、蛇鹰、蜜獾、蛇獴等等,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很多蛇都是被捕食者给杀死了。这些动物抓到蛇后,一般都会将其撕成碎片,然后生吞活剥,全部吃进肚中,所以普通人很少能看到蛇类的遗骸。不仅如此,蛇活着会受到天敌的捕食,自然死亡后也会受到食腐者的啃食,比如老鼠,它们可以凭借灵敏的嗅觉,在第一时间找到蛇的尸体,然后将其吃掉或者拖走。可以说,绝大多数死掉的蛇,在被人类发现前就被吃掉了,因此人类才很难见到蛇类的的尸体。
2.蛇死后尸体会被微生物分解掉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圈,每种动物都有一条完整的生物链,所以就算蛇的尸体没有被食腐动物发现,也会被细菌微生物给分解掉。至于蛇的骨头,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风化消散,最终转化为无机物,再度被植物吸收。其实,不仅是蛇,很多自然死亡的野生动物,人类也无法发现它们的尸体,因为它们早已经进入了生态循环系统,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3.蛇类行踪隐秘,死亡的位置很偏僻蛇的警惕性极高,行踪也十分隐秘,一般只在深山老林中活动,只有食物匮乏时才会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区,因此一些自然死亡的蛇,死亡的地方都很偏僻,几乎无人涉足。
而且蛇类在自然死亡前,会寻找到一个足够隐蔽的地方,将自己藏起来,所以它们死掉后,尸体会被直接遮蔽、掩埋,很难被人类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人类还是有机会发现蛇尸体的,因为北方的蛇会冬眠,有时冬天过于寒冷,蛇就会被冻死,所以只要找到蛇洞,就有几率发现它们的尸体,不过这种行为存在一定风险。蛇的寿命和哪些因素有关?年,英国科考队曾深入马里亚纳海沟,结果发现一条巨大的绿茸线海蛇,这条海蛇十分怪异,因为它身体末尾足足有个尾环。要知道,绿茸线海蛇每年才多一个环,也就说这条海蛇已经岁了,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令无数科学家惊掉下巴。那么,蛇的寿命究竟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1.体型越大,寿命越长对野生动物来说,体型越大,活得越久,蛇类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体型小一点的蛇,比如灰鼠蛇、乌梢蛇,寿命只有2-5年左右。体型中等的蛇,比如蝮蛇、眼镜王蛇,寿命则在5-15年左右,极特殊情况可以活20年,而体型较大的蛇,比如黑颈眼镜蛇、蟒蛇,寿命能达到惊人的20-30年,甚至更长。另外,人工饲养的蛇普遍比野生蛇寿命长,因为野外的环境比较恶劣,食物来源也不稳定,再加上天敌等因素,所以很难活到寿终正寝。2.气温越暖,寿命越长一般来说,体长10米以上的蛇都生活在热带地区,其他地区的蛇想要长到10米,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冷血动物),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导致体温只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而当气温低于零度时,蛇体内的新陈代谢就会降低,于是只能选择冬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节省能量,但坏处是限制了蛇的成长,降低了它们的寿命。与之相比,热带地区不仅环境适宜,而且人类也相对较少,所以像森蚺、巨蟒这种能活20多年的巨蛇,一般只有在热带雨林中才能找到。3.毒性越大,寿命越长蛇的寿命除了和体型、气温有关外,还和毒性紧密关联,一般来说,有毒蛇的寿命要远大于无毒蛇(森蚺和蟒蛇除外),比如无毒的菜花蛇,寿命最多只有10年,还不到眼镜王蛇的一半。因为毒蛇口中的毒液起促进消化作用,如果食用过多就会让吞咽受阻,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它们至少需要2年才能达到成熟期,所以寿命一般都很长。
遇到蛇的尸体应该怎么办?很多人都说,遇见死蛇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需要马上离开,否则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种说法其实是有一定依据的。首先,普通人见到死蛇的几率很小,一般都是将冬眠的蛇当成了死蛇,而冬眠的蛇一旦苏醒,很可能发动攻击,将附近的人类咬伤,后果极其严重。而且就算发现了蛇的“尸体”,也要远远离开,比如湖北的孙先生,他在种地时意外发现一条五步蛇,于是用镰刀砍掉了它的脑袋。然而就在他准备将蛇身捡起时,蛇头突然暴起,一口咬中他的小腿,最终导致其中毒而亡,可见蛇即便“死了”也十分危险。#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