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蛇

科技早餐馆middot8月6日mi

发布时间:2022/5/9 20:29:48   

头条

近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杨晓明研究员团队发现针对德尔塔等新冠变异株有效的单克隆抗体。

该研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8名SARS-CoV-2感染康复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基因原材料,建立免疫文库,成功筛选出多株对SARS-CoV-2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晶体结构解析数据显示,活性最强的抗体2B11所识别的RBD表位与ACE2的结合位点高度重叠,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与细胞表面的ACE-2结合,进而阻止其感染细胞。

2B11对该变异株具有与野生株高度一致的中和活性,预示2B11在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的短期预防与早期治疗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目前该2B11抗体的临床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以期能尽快用于国内相关新冠疫情的防控中。

国内

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院士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共同在《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题为《H7N9流感病毒通过激活gasderminE介导的肺上皮细胞焦亡引发致死性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揭示H7N9感染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及高致死性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针对H7N9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同时具有成本与性能优势的锂电池固态电解质,从而打破了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成本和综合性能难以兼得的瓶颈。这种新型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在离子电导率、可变形性、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等方面表现优秀。

3.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超大陆学科团队赵国春院士、姚金龙教授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合作,以青藏高原阿尔金造山带新厘定出的Mariana型大洋初始俯冲蛇绿岩为切入点,结合地球科学多方面认识与进展,提出冈瓦纳大陆聚合阶段现代板块构造建立与全球构造联动的观点,认为现代板块构造的建立也是促进晚新元古代-寒武纪期间现代地球系统形成的根本驱动力。

4.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王文元团队与同济医院徐俊团队、医院王坚团队合作,首次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大脑特异性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BS-DRL1,揭示了其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应答和基因组稳定性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核物理课题组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高能重离子碰撞过程中观测到源自纯能量的物质/反物质对的产生,并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真空双折射的迹象,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国际

1.德尔塔毒株为什么这么毒?《自然》杂志网站近日发文称,每个新冠病毒颗粒的外表面都点缀着24—40个随机排列的刺突蛋白,这是它与人类细胞结合的关键。在大流行早期,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可与人ACE2受体蛋白相结合。新冠病毒变种往往在刺突蛋白S1亚基发生突变,该亚基是RBD的宿主,负责与ACE2受体结合。德尔塔毒株在S1亚基上存在多种突变。文章称,这些突变似乎提高了RBD与ACE2结合并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

2.来自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解决了一个百年来的难题——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确定DNA交换的数量和位置。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克里斯·摩根称:“DNA交叉互换定位对进化、生育和选择性繁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驱动交换定位的机制,我们更有可能发现改进交换定位的方法,以改进目前的动植物育种技术。”

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正在推进火星卫星探测计划(MMX),让探测器在火星卫星“火卫一”着陆并带回沙石等样本。此次将进一步改进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验证过的采样返回技术。MMX探测器预定年发射,年抵达“火卫一”进行样本采集和地形调查等工作,计划年返回地球。

浙江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智能高分子材料课题组陈涛研究员与路伟研究员近日受到自然界生物在不同环境中交流、伪装等能力的启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协同柔性机器人的制备策略。科研人员提出利用具有可旋转表面基团的疏水碳点,制备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功能的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碳点凝胶,并通过将凝胶与弹性体界面结合,设计了一种具有非对称结构的溶剂响应型双层柔性驱动器。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5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