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蛇 >> 王蛇的繁衍 >> 云南发首个省级物种红色名录,种生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2日上午,云南省环保厅联合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植物所,共同对外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物物种红色名录。
本次评估主要依据国际公认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年3.1版)》《物种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使用指南(年8.1版)》和《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在地区和国家的应用指南(年4.0版)》的方法和标准,确定11个等级(绝灭、野外绝灭、地区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不宜评估、不予评估)对生物物种进行绝灭风险评估,并参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本着客观全面、科学审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物种名录》收录的个物种为评估对象,另外增加了《物种名录》发布以来发表的具有明确评估等级的新物种或新记录物种17个,总计评估了11个类群的个物种。其中大型真菌和地衣分别为种和种,高等植物种(苔藓植物种、蕨类植物种、裸子植物种、被子植物种),脊椎动物种(鱼类种、两栖类种、爬行类种、鸟类种、哺乳类种),另外鱼类有7个亚种按评估标准列为“不予评估”。
评估结果为:
绝灭8种:小叶橐(tuó)吾、干生铃子香、小叶澜沧豆腐柴、单花百合、云南刺果藓、大鳞白鱼、异龙鲤、滇池蝾螈,占评估物种总数的0.03%;野外绝灭2种:三七、杜仲,占评估物种总数的0.01%;地区绝灭8种:心叶猴耳环、闭壳柯、白背兀鹫、黑兀鹫、蓝冠噪鹛、斑嘴鹈鹕、双角犀、爪哇犀,占评估物种总数的0.03%;极危种:巧家五针松、水松、贡山三尖杉、滇南苏铁、爪哇野牛、豚鹿、虎、林麝、金钱豹、西黑冠长臂猿、双角犀鸟、绿孔雀、赤颈鹤、蟒、凹甲陆龟、斑鳖等,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50%;濒危种:红豆杉、多岐苏铁、高黎贡羚牛、马来熊、滇金丝猴、眼镜王蛇等,占评估物种总数的3.33%;易危种:岩羊、小熊猫、黑熊、灰孔雀雉、黑颈鹤、虫草、松茸等,占评估物种总数的5.49%;近危种:赤麂、果子狸、白腹锦鸡等,占评估物种总数的9.59%;无危:种,占评估物种总数64.28%;数据缺乏: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1.76%;不宜评估: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3.98%;不予评估:7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0.03%。评估结果显示,云南省生物物种中属于绝灭等级的有18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0.07%;受威胁的物种有种,占评估物种总数的10.31%,云南特有物种中,受威胁率为25.96%,约为全国受威胁率(13.9%)的2倍。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正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云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云南各级各部门采取了建设自然保护区,开展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等措施,一些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部分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由于资源过度利用、栖息地破坏、生境破碎化、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众多珍稀物种数量减少、种质资源流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当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昆明动物研究所,于年启动了《红色名录》编制工作,全面系统地评估云南生物物种濒危状况。
他表示,下一步,将依据《红色名录》划分的11个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对于被评估为“野外绝灭”、“地区绝灭”的物种,要采取人工繁育、离体保护等抢救性措施,亡羊补牢,逐步恢复其种群数量和规模;对于被评估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要加强各类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新的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实行就地保护,就地保护难以奏效的,要实行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对于被评估为“近危”、“无危”等受到威胁较小的物种,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
(云广记者李盈)
新老朋友→
搜索“FM云南新闻广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09.html